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:洪南村文化驿站惊艳亮相 !

发布者:陈真发布时间:2020-07-03浏览次数:1470

7月1日,学校参与建设的扶贫项目消泗乡洪南村“文化驿站”正式揭牌营业。“文化驿站”项目改建工作,突出重点、体现特点、展示亮点,把乡村民宿、文化元素和精准扶贫作为“文化驿站”的特色,建造集旅游休闲、餐饮民宿、业务培训、艺术采风、文化交流、社会实践一体的精品文化驿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增加村级集体收入,落实扶贫脱贫任务。洪南村将以文化驿站为龙头,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,建成消泗乡的扶贫领域的特色示范村。

2019年全年,学校党委书记李海燕、校长邓院方、副校长叶学文、副校长杨爱民就关于文化驿站建设前期调研和协调前往洪南村达6次以上。2020年,前往洪南村现场办公和召开协调会2次。驻村工作队员自开工建设开始便坚持每日监督进度和质量。

学校自2015年对口扶贫消泗乡洪南村开始,便组建针对洪南村扶贫的工作队,2017年即实现帮助村民脱贫。之后考虑帮助村委会实现由输血转变为自身造血,发现废弃小学有校舍、有食堂,正好可以满足当地油菜花节游客餐饮住宿需求,离武汉城区近,可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。帮扶单位也将利用洪南村“文化驿站”阵地,将文艺培训、采风、实践等活动安排到这里来,支持“文化驿站”运营,实现村级经济增收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苍生的扶贫情结不断鼓舞着我们,学校在与洪南村结对扶贫的路上走出了一条“文化惠民助力精准扶贫”的特色之路。

设立工作机构,确定帮扶思路

学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,从干部中专门选派骨干作为驻村工作队员,党委书记李海燕,校长、党委副书记邓院方担任组长,成员包括了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人、驻村工作队干部,切实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,强化和落实政治责任。全年,学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前后计10余次赴消泗乡洪南村调研,找准问题症结,有针对性地加大人力、财力、智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,在细致调研的前提下,细化了工作方案和措施,确定了帮扶思路,确保工作任务如期顺利完成。

一对一帮扶,出人出力

在校领导带动下,学校处级干部全员参与扶贫工作。校领导带头深入洪南村田间地头、党支部和农户家庭,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,在初期一对一结对的基础上,组织全体7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开展“认亲”和结对帮扶活动,每学期都定期上门走访慰问,帮助困难村民解思想之困、生活之困、技术之困。

2015年以来,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,为洪南村基础建设提供经费支持,全力保障中央和市委各项扶贫政策要求落地落实。开展党组织共建和业务培训,大力支持消泗乡洪南村改善村落基础公共设施,改善村民医疗卫生保障条件,丰富农村图书阅读资源,不断提升村民思想认识水平,助力洪南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。

帮扶活动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

根据学校特点,学校党委认真研究谋划,常态化开展了“送医下乡、送药下乡、送书下乡、送法下乡、送教下乡”等活动,有效助力完成整村脱贫阶段性任务。几年来,学校扶贫工作专班每年都定期组织骨科、内科、外科、眼科等中西医专家在消泗乡洪南村进行义诊活动,累计接诊500余人次,免费发放药品价值近万元。

“国家扶贫日”前夕,学校还专门为村民送去200份法治宣传册和价值一万余元的农业科技、幼儿教育、传统文化等方面书籍350余册,为村民现场解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》,还就村民提出的关于婚姻、土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予以法律咨询解答。学校组织的“五送”活动,把多项服务带到村民身边,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专业服务,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,也多次被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。

扶智扶贫,凝聚共识

学校针对来自蔡甸区消泗乡各村党支部(社区)的书记、会计等23名学员,组织举办了为期4天的党支部书记培训班。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结合消泗乡的实际需求,精心设计课程,内容涵盖党的十九大精神、农村基层党建、农村财务管理、农村工程项目报批手续及流程、廉政教育、预防职务犯罪等,主动帮助农村业务骨干提升业务素养水平。7月份,学校专门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“七一”专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,到农村上党课,解读《走有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—学习贯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》。

产业扶贫,“摘穷帽”,“拔穷根”

学校历来重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长期化、科学化,依托自身建设和师生生活需求,积极帮助消泗乡洪南村丰富“造血机能”,主动作为,积极想办法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。指导洪南村成立劳动服务公司,在学校承包部分校内服务工作;指导成立村办农产品加工厂,造福村民,实现村集体经济常态增收。

几年以来,洪南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,洪南村已经实现全村59户农民全部脱贫脱帽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,实现了“输血”、“造血”并举,逐步“摘穷帽”,“拔穷根”。